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巨航机械网 >> 泵配件

关注涉外印刷市场更应重视国内市场开发焊接工具

发布时间:2023-08-17 20:49:27

关注涉外印刷市场更应重视国内市场开发

按美国印刷、出版和纸加工协会总裁NAPPI称:2005年全球印刷产业收入5860亿美元(意大利印协给出的数据高达7020亿美元),其中北美占世界印刷市场的1/3强,达到1980亿,仅一个美国印刷产值即达到1770亿美元(又一说为1656亿美元),印刷企业39503家,从业人员108.37万;西欧印刷市场次之,达到1750亿美元;亚洲市场第三,达到1660亿美元(见2007年1月《印刷工业》)。

2005年,中国的印刷产值3100亿元人民币(此为大印协统计数,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数为3326亿元人民币),如按当时1∶8的汇率折算成美元,相当于387.5亿美元,占当年世界印刷总产值的6.6%,中国印刷业在世界印刷业中所占的比重实在还不算大。有预测分析,到2010年,全球印刷总产值可达5527.749亿欧元,比2005年增长18.3%。

以这些数据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同时,又为了实现有关方面提出的中国要从印刷大国走向印刷强国的目标,努力拓展海外印刷市场,当然应该为国内的印刷同仁所关注。

在今年4月上海市印协组织的修订上海市“十一五”印刷发展规划的会上,我曾建议:把积极争取海外印刷业务的提法改为积极拓展涉外印刷业务。这样的一字之改,可以使我们瞄准的业务范畴更大一些,也更准确一些。

所谓涉外印刷,一方面理所当然地是指其他国家拿到中国来加工的产品,另一方面是指为落户中国的跨国公司提供相关的印刷服务。以上海为例,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早已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不少合资和外资企业进驻上海,这些企业的不少产品以出口为主,积极地为这些落户上海的客户提供相关的印刷服务,实际上是搭船出海。

在谈论扩大印刷业务的时候,显然,我们既应该重视由客户或中介直发的海外印刷订单,但更应该重视为这些已经进入中国的、在我们身边的外向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否则,就是舍近“就”远。

事实上,不少海外印刷企业都十分注重跟踪服务,也即跟着服务对象的企业走,在上家跨国部署新网点的时候,印刷企业跟着对方同步开设新厂,伴随着服务对象的市场扩展,同步实现自身扩张的目的。海外印刷企业尚且不舍得放弃这块市场,我们国内的印刷企业岂不更应该重视对这块市场的开发吗?

并非任何企业都适宜进军海外市场

【数字背景】截至2006年,我国的印刷出口额还十分有限。按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编辑、出版的2007年5月《印刷工业》载文称:2006年我国全年外贸印刷360亿元人民币,占3800亿印刷总产值的9.5%。据其他相关资料反映,2006年,处于环渤海地区的出版重镇——北京,印刷的出口产值仅3亿元人民币。处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大市——上海,出口的印刷品量虽说比2005年增加了59.2%,也只达到21亿元人民币(见今年第5期《印刷杂志》)。相对出口额较大的肯定是珠三角地区,但剔除港资企业在内地生产的那部分印刷产值,内资企业生产的出口印刷品究竟有多大的量似乎还值得掂量。与此同时,今年4月刊《中国印协通讯》刊登消息指出,2006年,香港印刷及包装出口额达54.8亿美元,远大于内地的出口总额。文章还说:“香港的印刷出口顺差为100亿港元……有60亿港元来自转口,主要为珠三角的贡献。”

上述数据完全可能因统计口径等原因存在一定的误差,但至少告诉了我们两个信息:

其一,海外业务的扩张并不容易。经过连续多年的技术改造,国内的印刷设备除了自动化程度略低外,其他并不比国外差。但迄今为止,国内企业承接海外印刷任务虽有突破,总量毕竟还显得十分微小。而且,由于语言、操作习惯、进出口的方便性等因素,真正让客户了解内地企业,大胆地把大笔印刷业务留在内地可能还有相当的一段路要走。当然,这几年,印刷企业中间也确实冒出了一些承制海外订单业绩良好的企业,但毕竟只是少数,这个局部代表不了整个中国印刷业的基本情况。到哪一天,国内相当一部分企业都能像现在的港资企业一样自主承接海外业务,都有相当一部分生产能力用于加工海外印刷产品,那才让人欣喜。

其二,港资企业拓展海外印刷业务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历了20余年的积累期。到东莞参观,可以发现港资开设的“三来一补”企业内海外印刷业务量确实饱满,令人称羡,但这毕竟是香港企业20余年拼搏于海外印刷市场的结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让企业的工作不断适应市场要求的结果,并非简单地按企业现有管理模式运作即可实现;是从一起又一起的挫折中付出代价、积累教训、努力改进的结果,而决非一帆风顺、信手拈来。

总之,国内的印刷企业固然应该在做好国内业务的同时、积极地开拓海外印刷市场,但不可能寄希望于一蹴而就,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再次,也并非所有的印刷企业都需把目标市场定为海外印刷,还是应该强调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承揽海外印刷业务难度不断加大

尽管国内印刷企业承接海外印刷任务的工作尚属起步,但争夺这块市场的激烈程度已让人刮目,承揽海外印刷业务的难度在不断地加大。

难度1 印刷工价日益下滑的压力

伴随着参与制作海外印刷品企业的增多,印刷工价不断下滑,有些企业一定程度上就是靠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作为利润来源。一位以海外业务为主的大型港资印刷企业领导报出他们的承印工价令内地企业咋舌,换言之,这些港资企业凭借其已经形成的良好经营网络、规模经营优势尚且能够维持的话,对刚起步的内地企业就寸步难行,难以以他们的承印工价获取企业利润。

难度2 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

与工价下滑相反,生产成本却在不断上升,这些成本包括:购置设备的费用日趋高昂,更不用说质量优良的进口设备,印刷企业的前期投资大大增加;资源性的原辅材料价格步步递增,纸张价格、PS版价格变动频频;服务于客户的运输成本不断增加,这除了油料价格不断上涨因素外,着眼于改进服务态度,多地点送货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最关键的还是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是以劳动力价格低廉吸引外商的话,现在则已经荡然无存。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在一切向钱看思想的支配下、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旗下、在缩小国企经营者与工人收入差距的舆论导向下,员工的心理期望不断增大,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十分有限。

难度3 生产周期日益缩短的压力

传统印刷正面临新技术的挑战,海外印刷业务的结构也在出现调整。中间商考虑到本土印刷与发外印刷间的巨大差价,还是愿意委外印刷,但生产周期也在出现日益缩短的趋向,考虑到国内到欧美国家漫长的运输周期,加上海关的手续仍显繁琐,有不少业务就难以承接。

难度4 海外印刷业务外移的压力

除个别大型专业的出版机构外,海外的出版单位一般规模都较小,委外付印一般通过中间环节,为了争取中间的差价,中介机构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在价格上的计较远比出版商苛刻,以此减轻自己的压力。现在,中国的相对生产成本高了,除了把工厂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寻求劳动力价格谷底外,向新兴的、有更多优惠政策和可能得到更高利润的国家转移自然也成了一种趋向。因此,越南、印度、菲律宾、泰国都成了印刷产品生产的目标国。越南政府甚至已经把印刷列为“能够超越性发展,直接进入现代技术”的六个行业之一。这,自然也增加了我国印刷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压力。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现在有哪些数字藏品平台

71属猪的17年运势如何 71属猪的今年运势如何

达尔优键盘驱动

友情链接